在医师节这个属于白衣天使的荣光时刻,我们把敬意献给这样一群特殊的卫士——疾控医师。他们的名字未必为人熟知,但他们坚守的,正是全民健康最可靠的前哨。
他们见过凌晨三点的街道,握过农贸市场摊主粗糙的手掌,听过隔离病房里病痛的呻吟……流行病学调查本上的每一笔,是为千万人排查隐患的缜密;消毒水浸透的白大褂,是为阻断疾病传播的决心。他们是幕后的健康翻译官,是将风险化解于无形的守门人,没有锦旗与鲜花,却让千万人免于病痛侵扰,默默构筑起人们的健康防线。
在这个节日里,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疾控人的价值,就是让万家灯火下的生活更加平安、健康。”——许承宝
作为北海市病媒生物防制领域的领军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老黄牛”,他常年与看不见的病毒、摸不着的病原体“短兵相接”,他用专业筑牢防线,以担当守护民生。
许承宝在农村开展蚊媒监测工作
逆行者:与病毒竞速的“应急灯”
2020年,许承宝连夜写下请战书,成为首批进驻定点医院的流调队员。他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深入隔离区,完成了首例病例的流调,精准绘制传播链图谱,为防控工作抢夺宝贵的时间。随后的两年多防控工作中,他手提包里常备着充电宝和救心丸,经历了无数个通宵达旦的防控时刻——深夜布置隔离酒店、带队处置突发疫情、背着40斤的喷雾器在湿滑的污染区连续作业至凌晨……他像一盏应急灯,总在最需要时的亮起来,并给人们指引和安定的力量。
许承宝(左二)到登革热收治医院指导登革热防控工作
攻坚者:蚊媒防控的“破局人”
“蚊虫虽小,关乎民生健康。”这是许承宝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牵头建立北海市首个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网络,建立了我市监测预警——科学评估——精准防控的蚊媒综合监测体系,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从风险研判到措施制定的全链条科学支撑。在2024年的登革热疫情中,他敏锐发现白纹伊蚊对常规杀虫剂产生抗性,创新推出“环境治理”为主,“复配用药”灭蚊模式,亲赴现场指导灭蚊,疫情在一个多月内得到控制,相关经验获国家疾控局肯定。
许承宝在登革热疫点检查灭蚊后效果评估工作
笃行者:守正严矩的“摆渡人”
在年轻同事眼中,许承宝既是榜样,又是严师。他注重人才培养,创立“实战+提升”培训模式,在流调现场、监测一线手把手教学,带出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许承宝个人在新冠防控工作突出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干部二等奖,同时个人也是国家卫生城市全国评审专家等;科室科员陈连萍参与组成广西代表队在2024年全国消毒技能竞赛中获团体二等奖;科室代表中心(所)获2025年广西消毒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和个人技能二等奖等。同时,作为各大医学高校实习生的带教老师,在工作中认真带教学生学习工作实践技术能力,积极在工作中加强学生知识培训,做到言传身教。在一次监测中,带队在野外连续奔走数日,只为获取最准确的数据,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新一代疾控人。
许承宝(右一)在和同事一同开展蚊媒密度监测工作,保障群众健康
从甲流H1N1到基孔肯雅热,从蚊媒监测到传染病防控,许承宝始终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守护安康。这位疾控战线的“定盘星”,仍在为百姓的健康平安,续写着属于守护者的赤诚篇章。
许承宝(中)带教学生开展病媒生物鉴定和标本制作
许承宝在实验室开展抗药性监测蚊媒饲养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